(记者林益民)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生猪养殖污染防治为突破口、以小(二)型以上水库和赣江流域水质保护为重点,以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指导和服务为手段,扎实开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据监测,截至6月,全市小(二)型以上水库中,水库水质优于或达到Ⅲ类水的有881座,达标率由治理前的13.2%上升到73%。
畜禽标准化养殖是减少污染的根本。为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和绿色生态产业标准化建设,全市累计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163家,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80家,其中部级20个,省级39个,市级21个,2015年获国家畜禽养殖标准化项目14个,位居全省之首。同时,率先在全省制定了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操作规程,印发给全市规模养猪场推广应用,利用粪便生产有机肥,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应用了“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减排、干粪生产有机肥料、厌氧发酵污水处理和工厂化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等八种粪污治理与综合利用模式。
养殖污染严格整治是防污的关键。全市13个县(市、区)政府出台了畜禽规模养殖“三区”规划指导性文件,明确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将全部关停、拆除或转产;限养区和可养区的养殖场,将全部配套建设环保设施,做到达标排放,否则一律依法强制关停。截至6月,全市投入治理专项资金3004万元,共拆除、关停禽畜养殖场298座,拆除栏舍13万平方米。整治中,我市还狠抓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今年初,市政府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吉安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责任书》,各地层层签订了责任状,积极推进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目前,新干县4个、峡江县2个、吉水和泰和各1个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场已全面运行,日处理能力30多吨。
今天已预约57人点击预约